语题库
目前位置:语题库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 >>济南的冬天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83个文件包,分6页显示 当前页:「3

更新日期:2015-10-12 题型:课文默写 出处: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12 题型:文学常识 出处: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迁移过关《聚会》阅读练习及答案 更新日期:2015-10-12 题型:课外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

(二)迁移过关
聚会
聚会前一天,他精心计算了时间,打算比约定的时间只晚一两分钟到达。这样既不显得迫切,又不被视为傲慢。有意思的是,毕业17年,请柬上却写“18年再聚首”。也难怪,这可不是一般的17年,“要发”可以说是这些年的主旋律。
他把原有的衣服都试了一遍,然后买了一身西装,却又故意揉出一些褶子。
怎么去?平时用自行车代步,今天可不行。因为有的同学已经拥有了私车,配备了公车的更比比皆是了。自己骑自行车,岂不自取其辱?打的够潇洒。下了出租车,立即十分懊悔,——做东(请客)的那一位,同学之中惟一的大款,是骑车来的;破车只有一只半脚蹬子。
1.小说采用了第________人称,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2.“他”买了新西装,“却又故意揉出一些褶子”的原因是 (    )
A.不喜欢穿新衣服,穿上新衣服感觉不自在。
B.不想让人知道是新衣服。
C.怕让人看出西装是新买的,害怕被人瞧不起。
D.喜欢穿有褶子的衣服。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说反映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B.小说采用顺叙的写法,情节、人物可能取自现实,但都是虚构的。
C.小说反映了人们都在追求高消费。
D.小说反映了经济大潮对人的思想的冲击。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济南的冬天》语段点将练习 更新日期:2015-10-12 题型:语段练习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

(一)语段点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
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文中三个方框里的词,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
A.挂织 照 B.披 缝 映
C.顶镶 射 D.垂 添 照
2.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3.文段第②④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比喻比喻 比喻 B.拟人 拟人 拟人
C.比喻拟人 拟人 D.拟人 拟人 比喻
4.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 )
A.冬天的群山 B.雪后的济南
C.雪后小山美 D.冬日雪后的济南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12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济南的冬天》一文,全文处处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暖和晴。
B.《济南的冬天》一文,写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济南冬天的无风和响晴。
C.《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人们的活动。
D.《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各种景物——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12 题型:修辞方法 出处:
3.选出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延伸拓展《月光曲》阅读练习及答案 更新日期:2015-10-10 题型:课外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

延伸拓展
  
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_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过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你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____。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乙)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
(丁)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B.清幽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C.幽静  清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D.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提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    ]
A.(甲)                 B.(乙)
C.(丙)                 D.(丁)
3.这篇文章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的小路上、茅屋里、客店里,主要人物是________。
4.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答题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    ]
A.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B.表现贝多芬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C.反映贝多芬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D.说明贝多芬的乐曲受到普遍喜爱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10 题型:病句修改 出处:
2.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10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1.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B.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10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1)作者观察的角度是 [    ]
A.仰视
B.俯瞰
C.平视
(2)这一句交代的内容是 [    ]
A.地理位置
B.地理环境
C.小山的特点
(3)这一句写出了 [    ]
A.山的美
B.济南的美
C.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10 题型:字义 出处:
2.选出加粗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    ]
A.声音很大              B.非常晴朗
C.亮光很强              D.宏大明亮
(2)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
A.透明清亮              B.不可捉摸
C.十分灵巧              D.空旷灵巧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10 题型:文学常识 出处:
1.文学常识填空。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人。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等。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冬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更新日期:2015-10-10 题型:课外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

课外一试
冬雨
①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有“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②北国的冬不就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竞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
③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
④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宠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蒙蒙咙咙,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观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
⑤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男卜学在枝头的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
⑥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绘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
⑦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愤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着,温暖的春在提前着,炎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⑧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引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的没有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1.①②③段依次从 觉、 觉、 觉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④⑤⑥段分别写雨中的 、 和 ,充满了诗情画意。
2.④段主要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雨中的雾,请简要说说这两种修辞手法在此段中的表达作用。
3.②段“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是针对“ ”而言的。
4.⑦段“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中的“老皇历”是指 ;“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的特殊含义是
5.本文和课文《济南的冬天》描绘的都是我国北方冬天的景色,一是写冬天的雨,一是写冬天的雪。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又有所不同。请你将不同处指出来。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济南的冬天》创新应用语段练习 更新日期:2015-10-10 题型:语段练习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

创新应用 
9.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答题。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指出“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并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改写句子,要求着重突出小山的秀气。) 

10.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_____________
A.有欢快唱歌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的歌唱 
C.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欢快唱歌的小鸟 
D.有欢快唱歌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11.依次填人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试飞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地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2)为纪念周村开埠100周年举行的纪念活动,对于      周村古商埠文化,促进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两岸关系即可展现和平稳定发展的光明前景。 
A.标志发扬放弃    B.显示发扬摈弃 
C.标志弘扬摈弃    D.显示弘扬放弃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济南的冬天》发掘潜力语段练习 更新日期:2015-10-10 题型:语段练习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4.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      ②     ③      ④      。 
5.画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6.用“——”线在文中画出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 
7.对加点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8.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 
A.小雪后-山色  B.小山太秀气  C.小雪最妙  D.山的肌肤 
此题针对《济南的冬天》课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83个文件包,分6页显示 当前页:「3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