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题库
目前位置:语题库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 >>《秋天》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43个文件包,分3页显示 当前页:「1

《红的、白的、蓝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课外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它不会飞,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8.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
19.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和 。
20.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21.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2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我是一条小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课外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

(一)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9.给全诗分三层,并简要概括层意: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
10.诗中的“无心”隐喻的是 。
11.“无心”的“我”和“无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12.影儿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现了什么?

13.“小河”最终归入无情的大海,暗喻了 。
14.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是 ,后半部分的感情是 。
15.“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6.全诗借助什么物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17.诗中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仿写 出处:

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_____________ 。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词语成语 出处:
6.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

⑵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5.在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_______,一是_______。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秋天》开放探究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

开放探究
 
1.熟读李清照的《怨王孙》体味诗中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中老,清露洗、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背诵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试根据诗的意境作一幅画,或写一篇叙事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2.请默写出你所掌握的写秋的古诗词(不少于3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1.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词语成语 出处:
4.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下地出幽谷。”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文学常识 出处:
3.填空
1)本诗作者________,四川万县人。现代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________等。
2)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秋天的________的感情。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字义 出处:
2.解释加粗的字
1息(      2)肥   
3)枯      4阔(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作文 出处:
三、写作练习
依照下面的句子,试着描写冬天腊月的景物,并表达出与例句不同的感情来。
例句: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生活是多么广阔》阅读练习及答案 何其芳 更新日期:2015-10-04 题型:课外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

二、阅读理解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作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3.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概括这首诗各节大意。
(1)
(2)
(3)
(4)
5.诗中“生活”的内涵是什么?
6.诗中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各举一例。
7.诗人在诗中是如何体现“广阔”二字的?
此题针对《《秋天》》课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43个文件包,分3页显示 当前页:「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