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
70个文件包,分5页显示 当前页:「
1」
孙犁《采蒲台的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18、“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具体回答。
19.选文的对话有什么特点?表现了采蒲台人什么样的性格?
20.“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以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仇恨是一个:
爱是一个:
智慧是一个:
作者的感情:
21.如何理解“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这句话?
22.抗日战争虽已远去,当你看到这如歌如泣的故事时,有些什么感受?
此题针对《芦花荡》课文
答案:
18.简洁;表现了采蒲台人对敌人的恨。 19.有对敌人的恨,有对同志对乡亲对亲人的爱,还有她们应付敌人的聪明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尊敬之情。 20.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21.略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答案:
4.外貌描写、语言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答案:
3.护送女孩、痛击鬼子、后。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答案:
2.第2段、第8段、外貌、工作范围、性格及工作业绩。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答案:
1.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雅致隽永);爱憎分明、智勇双全以及过于自尊自信。
《芦花荡》阅读练习及答案(九)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1.上文的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2.填空。
①“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________到了极点。
②“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句话写出了老头子强烈的________心理。
③“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这句话写出了老头子深深的________心理。
3.上面老头子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热闹哩!”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指的是哪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针对《芦花荡》课文
答案:
(一)1.C 2.①痛苦 ②自责 ③内疚 3.自信和自尊 4.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痛揍鬼子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文学常识 出处:
答案:
3.孙犁 抗日战争 芦花荡 抗日将士 日本鬼子 鱼鹰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词语成语 出处:
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①小女孩( )在船边,用两只小手( )着水玩。
②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 )上了船。
A.扒淘 趴 B.趴 掏 扒
C.扒掏 趴 D.趴 淘 扒
此题针对《芦花荡》课文
答案:
2.D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字音 出处: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dí)防 寒噤(jìn) 泅水(sì)
B.疟(yào)子 疟(nüè)疾 仄(zè)歪
C.一蹿(cuān) 飒飒(sà) 丝绒(yíng)
D.撑(chēng)船 蹲(dūn)着 淀(díng)里
此题针对《芦花荡》课文
答案:
1.B A.泅—qiú C.绒—róng D.淀—diàn
《天职》阅读练习及答案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1.第6段“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句中的“如此”指代什么?
2.细读第9段,按要求做答:
(1)将句中“无能为力”换成一个同义成语或四字词语:________。
(2)如果在“摊”字后加上逗号,好不好?为什么?
(3)如果你是海尔曼医生,面对小偷的恳求,你将怎样回答?
3.第10段,海尔曼医生认出德国刑警队警官的一刹那,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段中语句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第12~15段,通过两问两答,写出了敌我双方在法庭上的斗争。请在(12)(13)(14)段人物对话前加上一些描写神态、动作等词语,使敌我双方人物性格更具体和鲜明。
第(12)段,在受审时,德国人________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第(13)段,(海尔曼医生)________________:“没有,它用得其所。”
第(14)段,(德国人)________________:“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5.总观全文,“天职”在文中具体指(1)________;
(2)________;(3)________。
此题针对《芦花荡》课文
答案:
1.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给打上了石膏绷带。
2.(1)爱莫能助。(2)好。突出了“摊”这一动作,生动表现了海尔曼“无能为力”的神态。(或答:不好。加上逗号,语气上下不能一气呵成,也看不出海尔曼对小偷的坚决态度)(3)答题时只要抓住“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三句做心情变化分析,进而推因,指出海尔曼这一心理变化是出于爱国爱业,憎恨敌人,或履行“替天行道”等最高天职使然。
3.略。
4.略。
5.(1)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2)把犯罪分子送交法办是公民的天职。(3)反法西斯是正义人民的天职。
孙犁《相片》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1.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2.第2段第一句话“这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完全地表达了她们的心意”中“这样”一词指什么?
3.文章题目为“相片”,指的是一张怎样的相片?
4.这位妻子为什么一定要寄这张相片去呢?
5.下边句子中加粗词语比括号中的词语好在哪里?请简要说明。
(1)如果她们是有孩子的,就拿(抓)在孩子的手里。
(2)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揭)下来的相片。
6.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此题针对《芦花荡》课文
答案:
1.选文以“写信”为线索,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事情。
2.是指“纸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信封是她们亲手折叠成的”。
3.这是一张旧的、残破了的照片,照片上的光线很暗,在一旁还有半个“验讫”字样的戳记,角上印着敌人刺刀的白光,人物照得呆板、阴沉,哭丧着脸。
4.这位妻子是想让她的丈夫知道“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楚,是什么容影!”“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蒋介石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现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这位妻子所说的话代表了全体受压迫的劳动者的心声,同时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的英雄性格。
5.(1)因为妇女们很珍惜自己的信纸,所以只准孩子“拿”,不准孩子“抓”。(2)“良民证”是敌人发给的伪证件,人们很讨厌它,所以上面的相片是“撕”下来的,“揭”就显得太小心、太仔细了。
6.最后一段仅写了两句:前一句照应全文,做一收束;后一句是作者的议论,道破了主题。
《芦花荡》阅读练习及答案(八)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3)他……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2.文中为什么把老头子比喻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3.上面选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4.“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这里的“愿望”指什么?
5.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此题针对《芦花荡》课文
答案:
1.(1)信赖。(2)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这里是指老头子过分自信、过分自尊。(3)这里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2.老头子的外形“浑身没有多少肉”,而且生活在白洋淀上,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出没自由。鱼鹰本是活跃在湖边的水鸟,勇敢敏捷而且充满活力,老英雄正是具有了老当益壮、目光敏锐的这些特点,所以把他比喻成“鱼鹰”。
3.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通过敌人的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些都表现了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4.指“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5.开头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险恶,为后文描写老英雄行为做好铺垫,更突出了他的英雄行为与他的传奇色彩。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字形 出处:
三、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小女孩子扒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掏着水玩。 ( )
2.在那里,鲜嫩的卢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荣,正在迎风漂撒。( )
3.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亨亨起来。小女孩子安尉她,又好像是报怨。( )
此题针对《芦花荡》课文
答案:
三、1.扒(趴) 掏(淘) 2.卢(芦) 荣(绒)漂(飘) 3.亨亨(哼哼) 尉(慰) 报(抱)
更新日期:2014-09-02 题型:字音 出处:
一、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 ),看着中秋的gāo liáng( )晒米。
2.发烧的手浸( )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yǎo( )了一把pō( )在脸上。
3.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 )着,日本人的水shì( )真不错。
此题针对《芦花荡》课文
答案:
一、1.shāo高粱 2.jìn舀泼 3.qiú式
《芦花荡》课外阅读:《荷花淀》阅读练习(二) 更新日期:2014-08-31 题型:现代文阅读 出处:
由于此题目内容过长,本页缩略很多,点此查看全文19.女人的手指为什么震动了一下,请你揣摩一下她当时的心理?
20.“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1.揣摩“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句话揭示了水生女人怎样的精神世界?
22.结合选文评价水生媳妇在送水生参军问题上的表现。
此题针对《芦花荡》课文
答案:
19.反映她的内心在瞬间的震动,细腻刻画她乍一听到水生报名参军,夫妻就要离别时内心的激荡,因这意外的一惊而失手,以致划破了手指的细小变化,反映了她对丈夫依依难舍的感情。
20.像表扬,又带怨艾,表现对丈夫做出这一决定的理解与宽容,显示其率真、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感情含蓄。
21.“你走,我不拦你”说明大敌当前,她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军。“家里怎么办?”是希望丈夫在出发前能够考虑一下的问题。这是一种含有深情的“启发”却并不要求他来解决。
22.在这一问题上,水生媳妇感情上是有矛盾的,她深深地依恋着自己的丈夫,关心他的安危,但在民族利益与家庭利益产生矛盾时,毅然承担起家庭重担,支持丈夫安心去打仗。表现在党的领导教育下,根据地劳动妇女思想意识的觉醒。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
70个文件包,分5页显示 当前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