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
25个文件包,分2页显示 当前页:「
1」
       更新日期:2015-09-19 题型:仿写 出处: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
此题针对《秋天的怀念》课文  
 
答案:
 六、1.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2.柔弱的小树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了。
  3.他很累,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更新日期:2015-09-19 题型:词语成语 出处:  
五、 选词填空。   
    神情   神态   神色   神气 
  刚一上场,你看他那(    )样儿,好像稳拿第一,可是连输了几个球后,(    )就有些慌张了。下半场开始,虽然(    )恢复正常了,但最终还是丢了关键的一局,你看他那(    ),显得十分沮丧。
此题针对《秋天的怀念》课文  
 
答案:
  五、神气、神态、神色、神情
       更新日期:2015-09-19 题型:词语成语 出处:  
四、将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1.喜出(  )外: 
 2.翻来(  )去: 
 3.恍然大(  ): 
 4.名(  )其实: 
 5.深情厚(  ):
此题针对《秋天的怀念》课文  
 
答案:
  四、1.望:希望,盼望  2.覆:底朝上翻过来  3.悟:明白,了解  4.副:符合  5.谊:友谊,情谊
       更新日期:2015-09-19 题型:词语成语 出处:  
三、 按课文内容,然后背诵。   
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此题针对《秋天的怀念》课文  
 
答案:
  三、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
       更新日期:2015-09-19 题型:词语成语 出处:  
答案:
 二、侍养、对待;踩着、理睬;诀别、绝对;憔悴、粉碎;矫健、骄傲;饭碗、豌豆;千锤百炼、捶打;狠毒、怀恨在心;槐树、愧疚;谣言、摇动
       更新日期:2015-09-19 题型:字音 出处:  
一、 读拼音,写词语。 
  zá( )碎             shí  ( )养        yāng ( )求            仿( ) shàn      
   
 
此题针对《秋天的怀念》课文  
 
答案:
一、砸、侍、央、膳、诀别
       更新日期:2015-09-19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答案:
【答案】: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更新日期:2014-08-23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答案:
5、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
       更新日期:2014-08-23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4、文章三次用“悄悄的”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动,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谈谈对这些描写的理解。(5分)  
1)母亲这时候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此题针对《秋天的怀念》课文  
 
答案:
4、理解:母亲心疼我,很爱我。她知道我因病而烦躁,因此行动都变得小心翼翼,可她又放不下我,只能悄悄地躲出去看我的动静。她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的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更新日期:2014-08-23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3、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2分)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此题针对《秋天的怀念》课文  
 
答案:
3、A
       更新日期:2014-08-23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3分)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此题针对《秋天的怀念》课文  
 
答案:
2、C
       更新日期:2014-08-23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  )。(3分)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此题针对《秋天的怀念》课文  
 
答案:
1、A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史铁生   更新日期:2014-08-20 题型:现代文阅读 出处:  
   1、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2、对第6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身艰难的生活”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
   B、 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 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D、 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① ②    
   4、这篇小说的主旨是    
   5、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 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 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 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答案:
   答案1、A 
   B项母亲忍受不了、C项却又无可奈何、D项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均不合母亲的形象。
   
   2 、D 揭示了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正是经历过千辛万苦的磨练才形成的。
   
   3、①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②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3、本文塑造了一位忍着肝病的巨大痛苦,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母亲的形象,歌颂了母爱的崇高伟大。
   
   4、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因为小说选择的是生活中一个大非常时期——儿子双腿刚刚瘫痪,母亲又身患重病。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
   5B滨海县第三中学邱孔龙
       更新日期:2014-08-20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答案:
    设题意图是通过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同一主题的不同写法,增强阅读感受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段文字,写“我”因为突然返回,得以从一个客观的视角观察母亲凝思伫立的神情,从而意识到母亲的精神压力绝不在“我”之下,她一定是为“我”熬过了不知多少个“空落的白天”和“不眠的黑夜”,并作深层反思,阐发了“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的道理。《秋天的怀念》以叙事为主,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多有联想和想象。
       更新日期:2014-08-20 题型:课文理解 出处:  
答案:
本题意在提醒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以及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的含意和分量。
课文最后一段详写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
25个文件包,分2页显示 当前页:「
1」